登录/注册
2104年上海历史卷点评
  • 作者:佚名
  • 转自:《文汇报》2014.6.13
  • 2014-06-13 15:52:12
  • 点击数:1172
  • 录入:admin

【历史】: 贯通历史基本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

  今年的命题围绕“贯通历史基本知识、提升历史思维能力”这一指导思想展开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:

  一、引导学生以长时段的历史视野观察、分析历史现象的变迁

  今年的命题特别强调知识的“贯通”,学生不仅要记忆基本的史实,更要理解史实间的关联并能对知识进行迁移。如非选择题第36“议会令状”题、第37“传国玺”题、第39“文明的代价”题。

  二、注重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

  命题注重对时序感和空间感的考查。如选择题第2题通过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考查佛教,第11题考查了学生完成时间轴的技能,第20题考查了同一时期不同空间的史实,还在非选择题部分设计了一道读取地图信息的试题。

  三、注重对于人类文明成果的考查

  命题注重对于人类文明成果的考查,在政治史和思想史领域尤其突出。整卷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封邦建国制度、皇帝集权体制,西方的议会制度等,同时也涉及到中国儒学的官学化、新文化运动,西方的宗教改革、社会契约思想等。通过3分选择题,对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辨析,在考查学生的同时引导教学对于这部分内容更准确的把握。

  四、注重对于教材资源的开掘

  命题特别注重对教材资源的利用,如选择题第2题佛教传播路线图、第12题孟子论“四端”、第18题《共产党宣言》、第35题中西文化论战等。这些材料有的作为新情景引入,有的则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炼,力求做到“源于教材,高于教材”,而非引导对于教材的简单记忆。

  五、引导历史与现实的对话

 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,命题没有回避这些热点,而是试图通过再现历史,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于现实的影响。环境问题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最现实的问题。“人与环境”的大跨度题,就是试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,理解环境问题的由来,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意识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分:

全部评论

没有任何评分和评论